“一书一世界,一票一情怀”,回顾刚刚结束的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票展,不少老师和同学都被那些设计精美、风格多样的藏书票所吸引而久久驻足。藏书票的逸趣让人喜爱,与藏书票有关的那段旧时光更值得珍藏。
1924年,孙中山先生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三所学校整合,亲手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后,原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以及其后并入的广东公医医科大学四校的图书馆合组为国立广东大学图书馆。
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到了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已达22万册,位居当时全国大学图书馆之首。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还采用总分馆制度,于1934年设立了图书馆委员会。至1935年,图书馆总管下设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图书馆,以及附属高中、初中和小学分馆。
1936年10月,图书馆馆徽诞生,馆徽文字采用隶书书写,“图书馆”三字以时任馆长杜定友先生于1924年创造的图书馆缩写字“圕”表达。1937至1938年两年间,又有来自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和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的藏书相继并入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
1938年10月日寇侵占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奉命随校西迁云南澄江,1940年8月又随校迁至粤北坪石。在抗日的烽火中,图书馆的馆员颠沛流离,风餐露宿,肩扛背驮,辗转数千公里,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藏书,维系中山大学的学术命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爱校爱馆故事。
1951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示公立学校概不加冠“国立”等字样,国立中山大学乃改名为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以原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的文、理学院为基础,合并其他院校有关系科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调出各相关院校者多,调入中山大学者少。至1954年7月底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总量达80万册,仍然位居南中国图书馆之首。
今日的中山大学图书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智慧的宝库。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覆盖文、理、医、工各个门类门类,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如此丰富的馆藏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图书馆始终热忱地欢迎师生来馆查询借阅,真正将这浩瀚书海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图书馆近年更喊出了“阅读无止境,借书不限量”的口号,不定期评选 “借阅达人”,鼓励大家多借书、多读书,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一座现代大学图书馆,不仅应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还应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智慧与服务”的馆训正好印证了这一理念。“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评价一座图书馆早已不再局限于仅仅考察图书馆藏量了,而是要以馆藏量为核心指标,全面考察其综合服务水平。中山大学图书馆将永远保持一颗“智慧与服务”的初心,在建设世界一流图书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岁月静好的时刻,
手捧心爱的书籍
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细细品读,
和书里的人物畅所欲言,
从书中的知识获得启迪,
这样的美好是属于中大人共同的书香记忆。
一代代的中大人在这里相遇,又离开这里。
时光荏苒,
但是那地板的光泽、桌椅的温度、
窗外的绿意和书后的藏书票,
依旧温情脉脉,珍藏着那些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