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资讯>>正文

关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生动力

来源:    作者: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3日 09:00   访问次数:

clip_image001

姚和芳

要办好职业教育,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就必须努力构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机制,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就业推荐,发展到包括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在内的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clip_image002

“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多年来,为了办出特色、推动发展,许多职业院校都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但是一些企业的积极性却始终没有调动起来,经常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那么,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在现代职教体系下如何改革办学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作用?这些都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产业,服务行业,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就业推荐,发展到包括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在内的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了“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机制,激发动力

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是指存在于校企合作系统内部各主体(学校、企业)对合作产生的内驱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以学校为主导的阶段,企业缺乏长期的内生动力。要想达到“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的高级阶段,就必须激发企业主动合作的动力,构建“双螺旋推进”的内生动力机制。

搭建合作平台。在“双螺旋推进”合作模式的初级阶段,一般是职业院校主动出击,与一些企业进行联姻,但企业的热情往往不高。同时,校企之间往往缺乏更大的交流平台,难免显得有点单打独斗。2009年3月,立足于学院传统办学和行业资源优势,学院牵头组建“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集团近80家单位横跨2个行业协会,覆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目前,集团有校企合作管理和资源共享等各类制度12项,通过建立集团客户信息档案,有计划地加强集团与政府组织以及轨道交通产业链、区域产业集群中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效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创新。

深化运行机制。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平台,职教集团建立了理事会制度,下设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等3个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开展各领域内的校企合作;同时下设秘书处,负责协调集团内各单位的资源,组织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学院为此专门成立产学合作中心,作为校企合作的日常工作机构。2013年7月,学院在原6个教学系基础上成立了5个二级学院,将原来集中于轨道交通系的轨道交通类专业拆分到新成立的二级学院,更好地推动和优化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企业需求导向。要想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激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首要的是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使企业能够真正从校企合作中受益。为此,学院主动出击,每年由院领导带队,分成若干小组,分赴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和全国各大铁路局、地铁公司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联系校企合作事宜,探讨学校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服务的可能性。通过调研,学院按照企业的作业流程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实施进行了系统性的设计;建立了以“工期定学期”的柔性教学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生产、用人需求实现无缝结合。

校企文化对接。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如果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甚至能与企业对接,则必然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双方的合作也必定会维持得更加长久。2004年,学院就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2007年,学院又根据最早在日本企业中实行的5S管理,在全校实行6S管理。同时,将学生教室搬到实训室,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开展班前讲话,引入企业现场管理理念,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无缝对接。

面向企业,主动服务

要实现“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好职教集团这个平台,面向企业,主动服务,全方位激发学校与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双方双向嵌入的共赢局面。

校企双向合作培养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职教集团理事会下设的人才培养委员会直接介入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近两年来,学院共为广铁集团、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珠海伟创力公司等集团内企业开办“机车电工”、“高铁接触网作业车司机”等培训班51个,培训员工近5000人次,培训收入达1000余万元,并为企业开展了各工种的技能等级鉴定。2014年,为缓解春运压力,学校派出2600多名学生参与广铁集团、南昌铁路局的春运服务,受到两家单位的高度评价。

校企共同打造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佳场所无疑是在企业,教师在企业现场既可以扮演学员角色,也可以充当技术员角色。校企之间通过人才的交流碰撞增强了相互吸引力,2010年学院制定《关于校企结合加强专业课教师现场培训实施办法》,规定专业课教师每3年内至少要参加1次现场培训。为此,学院与职教集团内企业合作建立了10个教师流动工作站或教师工作室。近3年年均派出近100名专业教师到广州动车段、株洲机务段、珠海伟创力公司等集团成员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同样的工作、一起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或授课。2013年,学校聘请集团内企业的15位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建立了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或企业大师访问工作站以及近300名动态兼职教师库。

深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院积极与职教集团内成员企业或周边中小型企业开展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排忧解难。近两年来完成各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新产品开发等科技项目和有偿服务项目共计136项,横向到账经费累计789万元,提供社区服务项目35项,服务居民3万人次。2013年,学院有34位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6项,张克昌经常为周边企业提供工艺技术服务,被企业誉为解决数控设备故障的“名医”;范芳洪深入周边中小企业提供设备选型、采购、管理等技术方面的培训与服务,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展科技攻关;陈新喜长期担任株洲壹星科技有限公司、南方机电设备制造公司等中小企业的技术顾问,为这些企业排忧解难、开展产品研发。近年来,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发的16项新产品中,9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1项部优、1项填补电力机车配件空白;由校办企业人员与特聘教授周定伍联合研发的“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反哺,校企双赢

学院主动面向企业满足其需求,显然让企业尝到了甜头。近年来,众多企业尤其是职教集团内成员企业主动向学院伸出橄榄枝,通过捐赠设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等形式,积极寻求与学院开展合作,最终达到“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的高级阶段。

合作育人促就业。由于学院与企业合作良好,学生综合素质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慕名而来与学院开展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近3年来,学院先后与全国12家铁路局、10家地铁公司以及山河智能等46家企业开办订单培养班共计148个,订单学生5971人,其中2014届毕业班订单学生就达2223人。学院毕业生在集团内企业的就业率达到60%以上,其中的对口就业率则超过80%。同时,集团内企业接收学校主体专业90%的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江苏苏州博众精工科技公司对学院学生更是“偏爱”,每年都要舍近求远到学院招聘毕业生,并接收学生到该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

捐资助学促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为学院捐赠设备、提供帮助,促进学院的进一步发展。2011年,江苏苏州博众精工科技公司向学校捐赠自动化设备11台、工业机器人2台、人形机器人1台,总价值300多万元;2013年,广铁集团石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将车站整套信号设备及2套物联网实验平台捐赠给学院;南昌铁路局以极低的价格将一台内燃机车和一台韶山4型电力机车转让给学校。此外,博众精工公司每年派技术人员到学校为自动化专业学生开展培训;北京京胜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派工程师带物联网项目到学校,带领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山河智能、嘉腾科技等公司主动在学院设立奖教金、奖学金,等等。

校企共建实训室。近两年,企业主动捐建和与学院共建校内实验室6个、研究所3个,共建共管校外实训基地22家。2013年7月,集团内成员企业广铁集团长沙供电段与学院签署共建协议,由长沙供电段提供一台铁路接触网作业车给学院,建设“接触网练兵实训基地”,为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学生和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实训练兵场地、相关专业课程实训场地和实验教学场地。珠海伟创力公司提供SMT生产设备,捐建电子产品生产实训室;广东佛山南海益晶科技公司提供生产设备,与学院共同筹建校内半导体存储器测试生产车间;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正在与学院协商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校企双赢谱新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效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并被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单位,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5月,学院被授予“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称号。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株洲壹星科技公司,2012年至2013年员工数量和产值均翻了一番;博众精工公司的产值近几年更是成倍地增长。校企谱写的事业发展新篇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因素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专家观点:抓住产教融合的关键点

马树超

“职教老师同时也是‘师傅’,职校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学徒’”,这是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出的要求,也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作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该校最初办学依托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源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中国南车集团,学校的快速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紧密相联、不可或缺。该校探索出的“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螺旋推进”,达到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抓住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点。

搭建平台是基础。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要想更加深入持久,靠一对一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搭建一个校企合作的更广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就是一种很好的校企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开展校际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该校牵头成立的“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召开年会、举办集团内部招聘会、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月等形式,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校企合作的“双螺旋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构建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要实现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根本。该校利用职教集团这一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成立理事会及日常工作机构、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和资源共享制度、改革院系管理体制等措施,构建了“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调节机制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证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

主动服务是关键。要想激发企业与学校主动开展合作的动力,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弱势方”,高职院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主动服务。该校主动向企业伸出橄榄枝,到企业了解其需求,重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柔性教学管理体系,以“工期定学期”满足企业生产和用人需求,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全校上下形成了积极为企业服务的普遍共识与良好氛围。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反过来就必然会主动选择与学校开展合作,这就是校企合作的“双螺旋推进”。

文化对接是亮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职教育作为面向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如果能够实现与企业文化的直接对接,将会是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并取得共赢的一个闪光点。该校很早就引进了普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ISO管理体系,并不断吸收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这得益于该校的办学本身就植根于企业,与企业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进一步缩小了校企之间的文化差距,获得了企业的普遍认同,因而成为校企合作双赢的助推器。

提高质量是根本。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偏离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偏离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偏离生产过程,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难以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校企合作被实践证明是职业教育的最佳模式,其本质是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符合企业需要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并不断为企业开办各类高水平技术技能培训,赢得了企业的尊重,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慕名而来与学院开展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作者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职业教育观察》2014年第53

上一条:一图读懂:不同时期护士帽的风采
下一条:阅读到底有什么意义

关闭

   
  最新公告 更多>>
  信息资讯 更多>>
123
尚无内容。
  馆办刊物 更多>>
123
尚无内容。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新区校区地址: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富廊新村丰乐路12号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端州校区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西江南路6号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综合楼13楼

鼎湖校区地址: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新城北18区团结路1号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楼1楼

电话:0758-2857581  部门邮箱:tsg@zqmc.edu.cn

粤公网安备441202020000073号 粤ICP备05084249号
   信息管理:图书馆 网站技术支持中心:信息中心

   Copyright2016-2020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版权所有